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丁苯酞的副作用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丁苯酞的副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请问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服用后有什么不良反应?
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服用后不良反应主要就是转氨酶升高。丁苯肽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可以明显改善脑缺血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增加缺血区毛细血管的数量、减轻脑水肿、可以缩小脑梗死的体积、改善脑能量代谢、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血栓形成等。
丁苯酞有什么功效?
丁苯酞为人工合成的消旋体,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是由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下面介绍一下丁苯酞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丁苯酞能够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受损伤的中枢神经功能。动物试验研究显示,丁苯酞可通过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发挥抗脑缺血作用。丁苯酞可明显改善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 增加缺血区毛细血管数量,缩小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水肿,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作用机制
丁苯酞改善和修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受损伤的中枢神经功能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发挥上述药效作用的。
使用方法
丁苯酞有口服和注射两种剂型,由于丁苯酞胶囊餐后服用影响药物吸收,建议餐前服用。一次两粒(0.2g),一日三次,二十天为一疗程。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应在发病后48小时内开始给药。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25mg(100ml),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50分钟,两次用药时间间隔不少于6小时,疗程14天。
不良反应
丁苯酞的安全性较高,临床试验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酶升高,但在Ⅳ其临床试验扩大样本量后,和转氨酶异常发生率较II 、III 期临床明显降低。
使用禁忌
临床应用丁苯酞需要注意但对芹菜过敏者及有严重出血倾向者禁用。
总之,丁苯酞是具有重构微循环、增加缺血区灌注, 保护线粒体、改善能量代谢作用的全新脑卒中治疗药物,可以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
丁苯酞是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目前有丁苯酞胶囊和丁苯酞注射液两个品种,2014年由中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临床应用广泛。我们要了解这个药,最直接和正确的方法就是可以阅读药品说明书,对于大众来说,首先需要关注的是药物的适应症。说明书提到,丁苯酞软胶囊适应症为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丁苯酞注射液的适应症为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两药适应症类似,均为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药物。
脑卒中是引起死亡和致残的常见原因,我们国家是脑卒中的高发国家,这与我们国家普遍存在的高危因素相关,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高热量饮食及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等。我们知道,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时间窗内,可及时给予静脉溶栓,同时根据病因,可给予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阿托伐他汀等稳定斑块、抗凝及其他对症治疗。此外,针对脑梗后患者,神经保护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丁苯酞可通过多种不同机制从多方面保护脑组织免受卒中后缺血缺氧引起的损伤。
丁苯酞与天然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改善作用,对线粒体、神经元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
动物试验显示,丁苯酞可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丁苯酞还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丁苯酞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发挥上述药效作用。
丁苯酞胶囊应空腹口服,一次两粒(0.2g),一日三次,二十天为一疗程。丁苯酞注射液应在发病后48小时内开始给药,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25mg(100ml),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50分钟,两次用药时间间隔不少于6小时,疗程14天。用药时需注意,对本品或芹菜过敏者禁用,有严重出血倾向者禁用。
参考文献
丁苯酞胶囊说明书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说明书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17)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丁苯酞的副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丁苯酞的副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