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喝草药的好处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喝草药的好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对中医中药治病的理解是中药是调理,草药是治病,有认同的吗?
头条中"中药是调理,草药是治病",混淆了"中药"和"草药”之间的关系,因此这个问题无论如何回答都不可能是正确的。
其实,草药是中药中的一部分。中药大体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部分。而植物药中,包括草本和木本两类药材。有时,所谓草药实际包括这两部分。
既然如此,药物组成来自三个部分,为何古时统称"本草”呢?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唐本草》《本草纲目》,包括1998年出版的《中华本草》,均称"本草"。“本草"之名出自《汉书.郊祀志》有"本草待诏"的记载,即"以方药本草而待诏者”,是知本草家已进宫廷。《汉书.平帝纪》则有"徵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钟律、小学、史篇、方术、本草,以及五经、论语、孝经、尔雅教授者”,精通本草的人才也在徵召之列。真正明确以"本草"为名者,当为后蜀韩保昇著《蜀本草》序中所言:“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最众也”。当然,明朝谢肇淛认为:“神农尝百草以治病,故书亦谓之本草”。但无论作何解释,古时"本草",现今"中药",均是中医所用药物的统称。
草药是中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中药也是草药,草药也属中药。1990年以前中医应用中药是治疗,1990年以后逐步将治疗改为调理至,开始觉的好奇,明明住中医院吃中药治疗怎么中药变成了调理了?过后有点想明白了,在中医院住院治疗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西药,所以对住院病人一律采用西药先期治疗,治到病情稳定后再说用中药治疗没有人相信,中药有效为什么不先用中药,人们会怀疑中医中药。用调理更巧妙,让人们以为起到巩固作用。但在我亲身对比感受后,西药治疗稳定后,吃不吃中药调理结果是一样的,不吃还可能比吃要好。
草药是中医,还是中医是对草药的解释?
世界各国从远古走到现在,都有自己本土的医学实践和传承,其中植物药是必备的一员。或者直接生吃进肚,或者捣成汁敷在伤口,或者组合起来熬成汤,其实各国做的事情,理论上或许没有中医理论那么庞大和完备,但在操作环节其实都差不太多的。
所以,各个国家和地区尚在使用和有一定效果的植物,都是其本土的草药,在中国就是中药,在泰国就是泰药(比如青草膏),中医可以对中药所用的植物这么理解和使用,泰国可以对其本土植物那么理解和使用,各行其道,彼此共存,平等互利,都是人类伟大智慧的传承和结晶。
这个问题作为门外汉问得相当有道理,草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属于中医,其实不管你用不用,草药的作用就在那里,而且不同的医学对于相同的草药地解释是不同的,比如诃子这味草药,藏药,蒙药,中药的解释都是有所区别的,而临床的应用也不太相同,在藏蒙药物中,诃子类似于中医甘草的作用,这显然是不同的应用经验造成。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有纳入中医药用药体系的药物才能算是中药。失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也就不算是中药了,随着医药学体系的发展,中医药体系会越来越庞大,会有越来越多的药物成为中药,也有更多的草药成为化学药物。
无法分割,中医药一体。草药只是其中一部分,传统中药有许多是人工合成的,秋石,轻粉,升丹。许多动植物也是要炮制才入药,并不是釆了晒晒就能用,附子,半夏,南星都是炮了以后才用的。更有针灸、刮痧、熏洗、拔罐等方法。这些都说明了中医药是大智慧,虽然说现在不如西方医学那样严谨科学,但假以时日变革,以现代东方智慧,定有新中医出现,西方定会向东方学习。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喝草药的好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喝草药的好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